企业家在企业管理中如何解决执行力的问题?
企业发展起始于创新,决胜于管理。企业的管理是一门科学。所谓科学,就是有原理、定理和公式,也就是有规律可循。你掌握了规律,可能不一定可以解开难题,但是不掌握规律,一定解不开难题。
在中国社会和中国企业中角色管理混乱的现象极为普遍,对企业执行力冲击非常大,而承担好自己的职责使命,扮演好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个体的角色,是企业卓越执行力的根本前提,所以,我们将角色管理能力从制度力与行动力中剥离,以强调它的重要性。
执行力,是指组织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能力。对应真正执行的五个方面的内涵,我们认为真正的执行力至少源于五种核心力量即战略力、文化力、制度力、技术力、行动力等。 结合上面的认知,考量中国企业的实际,方便大家理解和把握执行的要点,我们归纳执行力主有六个力量源即战略管理能力(战略力)、团队职业化能力(行动力)、角色管理能力(制度力与行动力)、管理平台构建能力(制度力)、有效运营能力(技术力)、文化整合能力(文化力)。 鉴于在中国社会和中国企业中角色管理混乱的现象极为普遍,对企业执行力冲击非常大,而承担好自己的职责使命,扮演好每一个组织、每一个个体的角色,是企业卓越执行力的根本前提,所以,我们将角色管理能力从制度力与行动力中剥离,以强调它的重要性。
执行力不好的原因有多方面的,以下四个方面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最经常见的,也是企业要解决执行力问题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管理者没有常抓不懈。大的方面是对政策的执行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虎头蛇尾。小的方面是有布置没检查,检查工作时前紧后松,工作中宽以待己,严于律人,自己没有做好表率等等,古人云:己身不正,虽令不行,就是这个意思。
二是管理者出台管理制度时不严谨,没有经过认真的论证就仓促出台,经常性的朝令夕改,让员工无所适从。最后导致了真有好的制度、规定出台时也得不到有效的执行。狼喊多了,等真的狼来了也没人去做好人了,其实是一个道理。战国时秦国的商秧变法就是针对管理者因为经常改变政策而失信于民的一种方法。解决这种问题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选其首恶,找一个能够引起他人警觉的人,杀鸡骇猴;二是树立正面的典型,通过范例告诉大家公司的意图,通常的做法是大力鼓励表彰先进等等,以期改变执行者的意识。
三是制度本身不合理,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或者过于繁琐不利于执行。经常遇到一些企业企图通过各种报表的填写来约束员工的行为,或通过各种考核制度企图达到改善企业执行力的目的,但往往是事与愿违。企业每下一个制度就是给执行者头上戴了一个紧箍,也进一步增加了执行者内心的逆反心理。最后导致员工敷衍了事,使企业的规定流于形式。说不定连有些本来很好的规定也受到了牵连。所以企业在设计相关的制度和规定时一定要本着这样一个原则,就是所有的制度和规定都是为了帮助员工更好地工作的,是提供方便而不是为了约束,是为了规范其行为而不是一种负担。制定制度时一定要实用,有针对性。要想练好健美,必须请教专业的健美教练才行。
文学大师郭沫若有句话:吃狗肉是为了长人肉,而不是为了长狗肉。拿到制度建设中来也很有讽刺意味。经常看到有些企业把西方的所谓先进管理制度全盘照搬,生搬硬套,结果导致了水土不服。什么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是制定制度时必须要考虑的两个原则。
四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流程过于繁琐,不合理。有研究显示,处理一个文件只需要7分钟,但耽搁在中间环节的时间却能多达4天。有时一件事需要各个部门进行审批,导致具体执行人员失去耐心而影响了执行的最终效果。不要妄想顾客会理解我们内部程序的繁琐,他们只关心从打电话投诉到具体执行完是多长时间。缩短非必要部门的中间审批环节,提高作业效率,进行科学的流程再造是制度得以有效贯彻执行的必要措施
“北京大学企业管理素养研修班”将引领企业家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突破同类课程仅限于“术”层面进行讲解所导致的同质性,以前沿的课程内容,多层次、多维度的延展领导者的视野,把握政策形势和企业命脉,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渠道创新,内外兼修,让企业家的领导魅力得到升华,保持企业基业常青。
想了解更多关于企业家培训课程的相关内容,可以联系在线老师获取!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源互联网,仅供阅读,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